2015年,宿遷市工商聯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全省民營經濟發展表彰大會和市委四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邁上新臺階、建設新宿遷”的發展定位,引導和促進全市民營企業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開拓創新,助推全市民營經濟實現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
一、堅持政治導向,爭取在教育引導上有更新舉措
1.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通過座談會、以會代訓、專題輔導等形式,引導廣大非公經濟人士學習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精神實質以及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和新要求,牢固樹立法治信仰和法治權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完善企業內部法人治理結構,維護企業和員工合法權益,依法治企、依法經營、依法維權,切實將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貫穿到生產經營中去,更加自覺地按照法治的觀念和邏輯來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獻計出力。
2.加強民營企業管理人才培訓。制定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年度培訓工作規劃,加強與社會培訓機構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探索完善培訓體系建設。利用商會大講堂、新宿商微課堂學習中心開展“經濟新常態大宣講”活動。與國內知名高校聯合舉辦“全市第四期民營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培訓班”,不斷提高民營企業管理人才的綜合素質。
3.深化百名“新銳宿商”培養工程。依托市青年企業家聯合會推進“新銳宿商”培養工程,組織“青商論壇”、“百名青商走進知名學府”等活動,打造“市青企聯青商研究院”,著力培養一支識大局、想長遠、懂經營、善轉型、知感恩的優秀青年企業家隊伍。
4.繼續開展“四信”教育活動。堅持理論武裝、問需解難等“七大行動”工作力度不減,以扎實開展守法誠信教育活動為重點,不斷深化活動內涵、建立長效機制,持之以恒把活動引向深入。加大對蘇商精神的宣傳推廣,以蘇商精神凝聚更多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全市“第四屆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評選表彰活動,發揮先進典型示范作用,引導企業自覺參加光彩事業和公益慈善活動,切實踐行社會責任。
二、堅持服務導向,爭取在經濟服務上有更好作為
5.開展融資服務。針對中小企業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鞏固與各相關金融機構中小企業信貸部門的合作,繼續推進“金融機構+商會+企業”融資合作模式,組織開展銀企合作洽談會、產品推薦會、銀企沙龍、金融形勢報告會等活動,為企業和金融機構合作搭建平臺,切實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實現銀企互利雙贏。
6.開展權益保障服務。加強與市法院、市司法局、市仲裁委等部門溝通合作,建立維權協調機制,充分發揮仲裁委員會工商聯辦事處的職能作用。組建市工商聯法律服務團、市商會調解中心,為會員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維護合法權益。繼續加大工商聯參與勞動關系三方協調的工作力度,履行好非公有制企業代表的職責,積極通過參與訴求表達、利益協調,在勞、資、政利益均衡過程中繼續發揮應有的作用。
7.強化人才招引服務。依托市工商聯人力資源市場優勢,完善功能建設,舉辦民營企業人才招聘等公益活動,幫助民營企業應對緩解用工難題。深入推進校企合作,推進供需雙方的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利用對外聯絡的工作平臺,積極促成宿遷民營企業與德國退休專家組織(SES)的項目合作,幫助企業引進國外專家智力。
8.深化科技信息服務。依托省聯網上“技術(項目)合作平臺”,加強與科技部門合作,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向縱深發展,幫助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提高企業研發能力,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滿足會員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繼續做好全國工商聯科學技術獎的推薦工作,使之成為引導民營企業依靠科技創新確立競爭優勢、轉變發展方式的有效載體,并發現、凝聚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的高科技企業。
三、堅持問題導向,爭取在調查研究上有更多成果
9.完成特色專題調研任務。開展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和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統計,加強宣傳發動和開展工作的指導力度,優化工作方案,確保各項數據的準確性、有效性。組織撰寫《2014年度宿遷市民營經濟發展報告》,反映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10.組織開展重點課題調研。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特別是圍繞產業集聚升級、增強科技創新、行政管理改革、市場領域改革等重點內容,發揮市政協工商聯界別委員的優勢和職能作用,積極參政議政、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激發非公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11.加強民營經濟運行分析。開好民營企業運行情況調研分析會,深入分析研判新常態下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新任務,用好用活專題報告載體,推動民營企業家參政建言出成果、出成效。加強小微企業監測點工作,穩步擴大試點范圍。聯合宿遷學院、市委黨校等加強對民營經濟發展的研究。
四、堅持創新導向,爭取在組織拓展上有更大成就
12.大力發展商會會員。圍繞優化會員結構這一目標,制定會員發展計劃,完善會員增長機制,大力發展團體會員,注重吸收創新性、成長型小微企業為企業會員,不斷擴大會員覆蓋面和影響力,逐步提升傳統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轉型升級重點企業的會員比重。
13.積極推進商會組建。加強行業商會、異地商會的培育和規范管理,引導符合條件的工商聯二級商會在民政部門進行法人登記。建立多部門合作機制,構建商會培育孵化器,按照組團發展、行業集聚的原則,通過輔助孵化、聯合共建等方式,大力培育商會組織,計劃全年新建行業商會20家,試點建立社區商會10家。
14.著力提高組織建設規范化水平。深入推進“五有五好”鄉鎮(街道)商會規范化創建活動,全面提升基層商會的規范化建設水平。建立會長年度述職制度,密切與商會的聯系,加強對商會工作的指導;建立商會秘書長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商會之間的互動,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舉辦行業商會建設專題研討會,促進經驗的交流學習,爭取培育3A級以上行業商會協會10家,創建“五有五好”鄉鎮(街道)商會60家。
15.注重商會人才培養。將商會人才教育培訓工作納入全市非公經濟人士人才培養總體計劃,舉辦全市商會干部培訓班,通過邀請專家講學,組織實地訪學,加強對基層商會、行業商會、異地商會會長、秘書長進行培訓,指導商會依照章程規范治理,初步實現建管并舉,提高商會干部履職能力。
五、堅持制度導向,爭取在自身建設上有更快提升
16.抓政治理論學習。堅持機關人員集體學習制度、“全員講學”制度。組織機關干部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時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提高機關干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發展民營經濟的重要性的認識,提升機關干部服務民營經濟的政策理論水平。
17.抓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十項規定和市委有關要求,進一步改進文風會風,嚴控“三公”經費支出。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有關要求,堅持用黨性觀念、黨紀國法、道德意識和身邊人身邊事教育機關黨員干部,引導機關黨員干部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
18.抓機關效能建設。深入基層開展走訪調研、“一對一”結對幫扶、“兩訪兩幫”等活動,進一步完善工商聯效能建設各項規章制度,提高機關工作效能。切實增強創新意識,通過體制、機制以及方式方法創新,努力建設與時俱進的創新型組織,使機關工作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